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暑期摩托夏令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暑期摩托夏令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孩子是“散养”还是“圈养”好?
谢谢邀请。“圈养”和“散养”通常是对家畜,家禽而言,如今用来比喻养孩子,确实夠新颖的说法。单纯就这两个汉语词汇,虽没有任何褒贬之意,但用在养孩子上,伙乎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当然题主在关注养孩子,既考虑安全,又要健康成长,其用心良苦,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谓孩子,大都是学龄前的儿童,因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而且又是没有民事能力的人,为了孩子安全,必需要处于监护人监管之下,但又不能用绳子把孩子拴起来吧。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有一定自由活动空间。因此“圈养”和“散养”并不适宜养孩子。养孩必需要在大人(监护人或其他可靠的委托人)监管之下,让孩子既安全,又自由的活动,才好。
我觉得培养教育孩子应当让他自己去感悟人生的方方面面。养成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好。这样才能使他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由于上个世纪计划生育的实施,大部分的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孩子在父母 .祖辈门的宠爱下,使部分年轻人成长后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如 “啃老”等 现象。这都是孩子少的原因造成的社会现象。
我们国家在解放初期,每个家庭的妇女都生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孩子。大人也不怎么管,他们也都能成才,这就证明培养孩子还是放开一点为好。
大人引导他们怎样的去做,这是很主要的。当然这就需要你首先做好自己的一切,给孩子起到带头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去成长。
我觉得孩子“圈养“好,圈养的优点有:
第一,在家辅导或参加一些培训班,可以让孩子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才艺。
第二,在学习知识和才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以便挖掘他的潜能,促他成才!
第三,国外很多重视教育的家庭都喜欢“圈养”孩子,他们的孩子成才率很高!
第四,“圈养”的孩子降低了成长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很省心,存活率很高!
第五,“圈养”的孩子,很文明,懂礼物,有素质,很招人喜欢。
谢谢大家阅读!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转发!
谢谢你的邀请,不管孩子是散养还是圈养,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怎样的,我有两个儿子,我的儿子是散养,教我儿子从小独立,他们都在7岁的时候会给自己做简单的饭吃,自己早上起来把床上能收拾一下,我会教他们在学校好好学习,多做善良的事,他们从小愿意帮别人,也不和别人打架,当他们成人之后,文化知识也还可以,现在弟兄两开公司,有很多人帮助他们,他们也懂得感恩,在新疆是个多民族地方,他们都很团结,我要让他们多做善良的事,为祖国边疆多做贡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放假时,但是也是五花八门补习班高峰期,我想知道这对孩子公平吗?
任何时候,公平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
关于放假,关于补习,作为老师我算是感受颇深。
之前在河南一所省级重点高中任教,那里是典型的“县中”模式,学生大多是本地农村学生,视高考为他们未来的唯一出路。他们每天从早上五点半学到晚上十点,没有周末,一个月休一天。寒暑假只有两个星期。那里的学生,从来不用考虑课外补习班的事,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时间。当别的地方学生过周末,享受法定假日和寒暑假的时候,他们如往常一样在学校里埋头苦学。我们对他们说:不要羡慕别人的轻松,不要抱怨社会不公平,好好努力吧,我们还没有资格享受那些。
现在,我在苏州。看到了以前我的学生们羡慕嫉妒恨的苏州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大多有双休,有两个月的暑假,他们综合素质高,个人能力强,但他们同样认为:这个社会不公平!凭什么别的地方的学生可以在学校拼命的学,老师拼命的教,而他们却只能在周末让家长挥舞着大把的钞票,带他们游走于苏州各大补习机构,他们甚至需要每年十几万的花费,才能勉强让自己不被苏北的那群孩子撇得远远的。这个世界多不公平啊,别人享受着免费的教育,他们却需要花几百块的代价去上一节课。
两个不同地方的学生,互相羡慕着对方的学习,然后抱怨着不公,这种矛盾耐人寻味。
在我看来,我们无法左右大环境,无法左右别人的行为,与其去计较是否公平,不如自己行动起来。
你无法阻止别人的努力,哪怕那种努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公平。在这场剧场效应里,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己所能,做到最好。
基本上每年暑假期间都会有各式各样的辅导班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到辅导班上课,有兴趣班、特长班、文化课辅导班等,还有各种优惠措施,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家长和学生自己也无所适从。
1.真假信息难辨
不管我们在广场上休息,还是在商场买东西,都会有人把宣传单、名片塞到你的手里,甚至停在车位上的轿车和摩托车都塞有宣传单和名片,各种各样的广告词充满各种诱惑,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家长不知道如何是好?尤其是对那些需要到辅导班上课的孩子。为了送小孩到好的辅导班上课,问亲戚问朋友,多方打听,货比三家,看看哪家靠谱。我们不得不说,现在开辅导班的人太多了,就在我们县城不到100米就有四家辅导机构。
2.教师上课性质变味
在辅导班里面,有些老师并不会认认真真地教,而是上课的时候在故意拖延时间,因为辅导班里面的老师是按每小时多少钱来付工资的。比如有些数学题目,确实有点难度,那么如果学生不提前去思考、去做的话,那么到辅导班课堂来做就会费很长时间,所以,有的时候,一堂课学生感觉没讲什么内容就下课了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话就演变成了学生出了高价钱来辅导班做难题,本来是来补基础知识,打牢基础,上课的性质就变了味儿。
暑期的补习班对小孩来说是一种负担,在学校每天都要上课,好不容易放假想休息一下,结果,假期也要上课,剥夺了小孩休息的时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在这个世界上,从孩子一出生的那一刻,就根本没有公平可言,
有些人一出生是完全不需要考虑生活温饱问题的,但是有些孩子一出生可能连米饭都没有见过,
更不要说有些人一出生就已经有很好的教育,以前的人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你没有办法在起跑线上去,得到和人家比较的机会,那么,在后天的话,你为什么不去好好努力呢?
当然,孩子是会最辛苦的,而且可能也会像别人说,没有了快乐的童年,但人的一生就是选择,要选择的轻松的童年青年,还是你要选择以后过得舒适的日子。这也是一个选择而已。
没有公平而言。
其实也不是说要孩子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学习顶峰!就是想让孩子多多走出家门,多交些朋友,学会取长补短,发现真善美!有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仅此而已!我是家长,你们说呢!
二战德军与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如何?对比谁更好一些?
多谢邀请。
在二战中,显然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远胜过德军。
众所周知,苏军在遭到德军突袭后的半年时间内,损失兵力447万余人(纯减员313.7万余人),装备损失飞机17900架、坦克20500辆和火炮40600门。这个损失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令军队崩溃的极限,然而苏军在经受持续败退和频繁被合围的消耗后,德军总会发现在战线上出现新的苏联部队。这种打击承受能力和组建速度已经超过德军的估计。正是苏军高效的战争动员制度,建立了“打不死”的红军,最终彻底打断德军脊梁,为二战胜利做出卓越贡献!
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不久,就经历了内战和外国军事力量的武装干涉,因而在和平时期就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国防动员体制。部队的步兵和炮兵战时补充主要通过后备兵源临时动员和短期军事训练,而关键的技术兵种诸如坦克手与飞行员至少需要几个月培养,战时临时征召显然来不及,这点上德军在二战后期就因为飞行员补充问题影响战斗力发挥,而日本更是因为缺乏系统完整的飞行员训练补充体制,在战争后期出现了飞机生产出来却无人去飞的困境。
反观苏联,在农业上推行集体农庄制度,采用机械化生产。30年代开始,苏军依靠现役部队装备和训练培养了1.1万个坦克车组,而农业和工业生产系统还可以提供5-8万名后备坦克车手。飞行员方面,苏联30年代开始依托飞行学校、体验飞行和航空夏令营等,建立了规模很大的预备飞行员储备力量。尽管飞行员素质德军和西方都认为并不高,但苏军从不缺乏飞行员。
战争爆发前夕,苏军总兵力已经由1939年1月的160万人扩充到460万人。而在战争爆发后,苏军在6月22日-7月1日短短9天内征召了530万士兵和65万名预备军官。尽管1941年损失巨大,但苏军在当年还是新建了286个步兵师、159个步兵旅和82个骑兵师。苏军动员的兵力不但弥补了所遭受的巨大伤亡,而且还使得自身总兵力达到1090万人。
而在后方,苏联全面挖潜,尽可能集中劳动力,采取了动员14岁以上青年、动员不适宜服役的男子、动员城市妇女、增加劳动时间等。整个战争期间,苏军战争动员规模达到2700万人,而德军只有1400万人。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苏军行之有效的战争动员制度,才最终战胜德军,取得战争胜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暑期摩托夏令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暑期摩托夏令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